行政院長陳冲在金管會主委任內提出「海豚理論」,要金融業全面檢討理財專員薪酬制度。元月起,金融業全面實施理專新薪酬制度,1個月下來,不少理財專員的業績獎金已減少一大半。
![]() |
圖/聯合報提供 |
應金管會要求下,信託公會去年已修訂相關辦法,自今年1月起實施。
金管會指出,今年開始,銀行計算理專薪酬制度不能再只是業績掛帥,尤其不能只看產品賣出後的手續費收入有多少,若客戶對理專服務不滿意,或理專賣了風險屬性不符的產品給客戶,就要扣分、扣錢。
根據新制,銀行發放理專的浮動獎酬(主要是業績獎金)時,要同時評估財務以及非財務兩大指標,財務指標占獎金比重不得超過6成,非財務指標不得低於4成。
為避免理專因為高獎金誘因,發生不當行銷情事,手續費收入在財務指標中的占比,還要低於50%。
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主管解釋,過去銀行為了衝刺業績,理專人員業績獎金「幾乎8成左右都連動到手續費收入」;但現在手續費收入最多只占發放獎金比重的3成,如果理專人員的「非財務指標」表現不好,例如有客訴,還要再扣分,獎金也會下降。
有家外商銀行去年底提前實施,結果在業績相同的前提下,理專的業績獎金幾乎統統少一半;本國銀行理專自今年1月起實施新制,狀況也差不多。
銀行主管表示,這項新制度除了全面壓低理專薪酬之外,也會影響到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手續費收入。但過去在銀行高獎金誘因下,理專「跳槽」狀況頻傳;現在不管換到那家銀行,獎金計算方式都一樣,應該也可壓抑理專的跳槽風。
什麼是海豚理論?
2008年金融海嘯時,不少連動債投資人損失慘重。當時擔任金管會主委的陳冲提出「海豚理論」,他主張,理專不能光是賣出產品就能獲得高額獎金,就像海豚一跳上來,「訓練師就給魚吃」。
陳冲說,海豚理論像發「立即獎」,員工表現好,公司馬上給獎,就像海豚演出精采,馬上就有魚吃;但薪酬只與業績百分百連動,卻不看其他指標,理專可能會為了業績過度或不當向客戶推銷產品,短期業績會很好看,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