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壞恐埋下金融風暴禍因
2014-12-09 01:12
工商時報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周一報導,今夏以來油價暴跌的衝擊大致局限於能源產業,但市場分析師紛紛警告,其外溢影響才剛要開始顯現,而最壞的情況是可能埋下重蹈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覆轍的禍因。
報導指出,6月迄今油價總計狂洩近4成,持平而論其衝擊主要集中在能源產業,對於廣大的消費者來說反而還是利多,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上周五就在消費者信心不受影響的利多推升下再創歷史新高。
不過,分析師與投資專家警告,油價短期間內重挫將對市場走向埋下難以預料的變數,同時使行情震盪加劇。在最壞的情況下,油價的崩跌可能導致出現類似1997-98年亞洲貨幣貶值危機的市場震撼。
BMO私人銀行投資長艾伯林(Jack Ablin)表示:「經濟體與金融市場就像戰艦,即便是方向出現大改變,只要改變是漸進的,戰艦都可以應付。但這次的改變是6個月內跌幅達4成,且主體是影響經濟甚鉅的重要商品原油,此一情況絕對會造成一些難以預料的副作用。」
油價大跌雖對進口商與消費者有利,但會危及鑽油業者財務、商品投資人與甚至整個國家政府,更重要的是,油價暴跌可能為市場之前對全球經濟需求預測過度樂觀的訊號,進而迫使投資人與企業縮減支出,導致所有資產價格面臨重估。
當前全球經濟存在著許多失衡的問題,且與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有一些類似的共同點:當時油價同樣暴跌,俄羅斯盧布狂貶;在國際美元獨強之際,亞洲貨幣競貶大戰山雨欲來;科技股與其他資產價格面臨泡沫化的疑慮;全球經濟走下坡,只剩美國經濟逆勢走強。
TCW集團固定收益部門投資長李維利(Tad Rivelle)指出:「如同1997-98年,人為因素造成市場價格扭曲的情況,在某個時間點勢必會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