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2012-12-17 14:25:14   

图片说明 
左起習近平、歐巴馬、默克爾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2012 多事之年即將過去,展望 2013 年,誰主全球沉浮?隨著歐巴馬連任美國總統、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來年世界政治舞台已大抵搭妥,但尚有一個變數 -- 明年 9 月再度接受大選洗禮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美國明言重返亞洲,意味與中國交手次數勢將增加;歐洲雖然深陷債務危機,仍是不容忽視的巨大力量,如果默克爾再度連任,歐洲在她主導下料進一步邁向全面整合,讓柏林得以牽動全球局勢。

香港《文匯報》報導,即使成功避過明年初的「財政懸崖」,美國愈滾愈大的債務「雪球」、醫保社保急需改革、國會兩院黨爭不斷,種種內政難題將令歐巴馬大感頭痛,但歐巴馬更希望能聚焦外交事務。當美國將焦點拉回亞洲,中美貿易將成為習、歐的其中一個角力場。

現金流充足的中國企業對美國經濟復甦極為重要,倘中美交惡,美國等同自斷財路;但眼見中國國力上升,歐巴馬又難以袖手。為免得失日本、菲律賓及韓國等亞太盟友,估計美國的最佳做法是推動各方簽署行為規範,以免事態一發不可收拾。

相對於南海主權及釣魚島的爭議,美國或許更關心難以制約的朝鮮及伊朗,以及持續已久的敘利亞內戰。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對上述各項外交事務會否調整立場,抑或繼續與美國打對台,將是習、歐角力的又一場好戲。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其區內影響力有目共睹,這亦是默克爾在歐債問題上得以頤指氣使的原因。默克爾為保大選勝算,不惜賭上歐債前途,亦不肯違背選民意願,為歐洲財政承擔更大責任。

如果默克爾明年順利連任,歐元區在其主導下,料將朝銀行聯盟甚至政治聯盟邁進,這對愈趨孤立的英國來說無疑是噩夢,而歐洲倘在德國手中整合成一個巨大的政治力量,對中美亦影響深遠。因此,默克爾及德國實為來年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板塊。

美軍今年全面撤出伊拉克,積極在外交、經濟、軍事等範疇「重返亞太」,抗衡中國崛起。分析認為,印度地理及經濟條件均相當吸引,將成歐巴馬政府拉攏對象。然而伊朗核問題、以巴衝突、敘利亞內戰等依舊未解決,華府要兼顧中東及亞洲事務,抑或適時取捨,將考驗歐巴馬外交手腕。

外界預期,歐巴馬放下連任包袱後,將更進取拓展外交關係。前年他出訪印度與總理辛格會面,承諾美印建立強勢夥伴關係,然而至今未見具體措施。觀察家指,政府潛規則根深柢固,是雙方不能加深國防、科技、貿易合作的原因,不過明年上半年有望打破僵局。 (接下頁)

美國致力重返亞太,經濟固然是一大誘因。「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TPP) 談判如火如荼,多國陸續加入;華府與中印兩國加快雙邊投資條約談判,對龐大市場虎視眈眈。美國「財政懸崖」風險未除,爭取外資及推動商貿自由化,有助減低衰退對美企的衝擊。

歐巴馬未來 4 年首要任務是重振美國經濟,自然希望亞洲局勢風平浪靜,免生枝節。然而,南海主權爭議不斷,菲律賓、越南等國紛紛調動海軍宣示勢力,間接迫美國表態。分析指,中美兩國是世界經濟龍頭,直接衝突對各方毫無益處,將轉而爭取其他國家支持,壯大自身影響力,不過中美受內外因素影響,短期不會推激進外交政策,亞洲各國可趁機考慮靠攏對象。

以巴衝突上月升溫之際,歐巴馬如期出訪東南亞三國,途中「被迫」與埃及、以國等領袖通話,反映美國難以脫離關注中東局勢。隨著美國能源趨向自給自足,同時到 2020 年中國入口石油有 3/4 來自中東,三者關係顯得更微妙。

自歐債危機爆發後,德國在國際舞台的地位愈來愈舉足輕重。該國將於明年 9 月舉行國會選舉,總理默克爾能否連任,對解決歐債問題具關鍵作用。默克爾拒絕對「歐豬」大開水喉,讓她在國內民望高企,連任應該不成問題,焦點在於如何組建執政聯盟。若她拉攏在野第一大黨社會民主黨組建「大聯盟」 (Grand coalition) ,應對歐債危機將更得心應手。

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 (CDU) 、基督教社會聯盟 (CSU) 及自由民主黨 (FDP) 組成的聯合政府,過去一年多次在國會中否決默克爾的歐元區救援方案,意味默克爾要拯救歐元區,還須依賴靠中間偏左的在野綠黨及社會民主黨 (SPD)。

不過 CDU 、 CSU 及 FDP 將不敢輕易高舉「反歐」這個禁忌旗號,而 SPD 即使在一片反歐聲中,亦恐只能在救援問題上表現模棱兩可,因為該黨的總理候選人斯泰因布呂克正是 2005 年至 2009 年間的財長,故他不可能抨擊默克爾的歐元政策。

德國雖為歐洲強權,處境亦愈來愈艱難。外交上,總統歐蘭德領導的法國走「增長」路線,令「緊縮派」領袖的德國在歐洲更形孤立。國內方面,德國經濟增長今年第 3 季開始有放緩跡象, 11 月的失業率亦有上升趨勢,無疑已響起警號。

無論結果為何, CDU 始終處於有利位置。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家諾伊格鮑爾指出, CDU 具備所謂「形成大多數」的政治優勢,因沒有任何政黨能在缺少 CDU 支持下組成政府。若 CDU 和死對頭 SPD 放下歧見,將有助默克爾挽救搖搖欲墜的「歐洲計劃」 (European project)。

德國明年 9 月舉行國會選舉,歐債危機勢成總理默克爾連任關鍵。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王宇指出,連任壓力將令默克爾在歐債問題上企硬,料歐債問題明年難有進展。他認為歐元區領袖應改革制度,各國讓出部分財政主權,政客無須同時向歐元區和選民負責。他相信,「歐豬國」脫歐將有助提升區內整體信用。 (接下頁)

王宇指出,美國明年外交政策視乎國內經濟。若經濟復甦,料對華憂慮減少,轉而集中處理中東事務。反之,則將聯合日本、澳洲等傳統盟國制華。另一方面,日澳經濟與華依存度高,即使美國有意視華為威脅,盟國亦未必全意跟隨。

他稱,資不抵債是美國經濟長期隱患,若「財政懸崖」不可避免,政府大規模減支增稅或有助長期經濟發展。但鑑於財崖對兩黨及背後財團均無益處,料民主共和兩黨會理性妥協。

有評論指緬甸民主化改革或影響中緬關係,王宇認為,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推行民主改革,勢必觸動既得利益者。他相信緬甸反對派有足夠政治智慧平衡中美角色,不會完全倒向美國,重蹈前蘇聯外高加索國家格魯吉亞覆轍。

美國總統歐巴馬成功連任,然而民主共和兩黨在參眾兩院仍各據一方,政爭只會無日無之。觀乎奧巴馬所得普選票僅過半,不論在國會及社會均呈嚴重分化,未來4年施政勢舉步維艱,需靠外界施壓妥協。

4 年前歐巴馬大打「改變」旗號,承諾應對全球暖化、甚至改變華盛頓二元對立的局面。經歷「歐巴馬醫保」、提高國債上限等鬧劇後,他決定向現實低頭,改為提出增加本土石油生產、減低大學學費升幅等議案,減少與國會衝突。不過歐巴馬未踏入第 2 個任期,先要收拾任內無法削赤種下的禍根 -- 「財政懸崖」。

民主共和兩黨對加稅削支的看法南轅北轍,令「財崖」談判拖至倒數階段仍未見成果;同時政府醫療及退休金開支失控,不能排除國會再設「醫療懸崖」,埋下另一計時炸彈。

歐巴馬在任首兩年,民主黨仍掌握參眾兩院過半優勢,直到前年中期選舉失利,兩黨對抗逐步升溫。分析認為,中間派議員陸續淡出政壇,「企硬」風氣當道,兩黨難有下台階。樂觀者認為,兩黨最終會各讓一步,而且附設改革醫保及社會保障的措施。

歐巴馬放下連任包袱,共和黨理論上已無「為反對而反對」的誘因,不過部分人仍熱衷搞垮聯邦政府,爭取政治本錢。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後年尋求連任,外界不期望他在爭議問題上展現政治勇氣,共和黨在加稅問題上寸步不讓,令民主黨的調整空間大減。

美國上月大選種下歐巴馬「跛腳鴨」政府命運,未來需靠外來壓力迫使兩黨妥協,市場力量某程度上可擔當此角色。

日本自民黨勝出大選,讓右翼分子安倍晉三重登首相寶座。其實,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會偏離溫和路線大幅右傾,在領土爭議上對中國展示更強硬態度,作為籠絡民心的主要手段,真正迫在眉睫的經濟問題卻擱一邊。在新的一年,日本極端民族主義將愈趨猖狂,東亞局勢更風高浪急。 (接下頁)

國會分化嚴重,自民、民主兩大黨互拖後腿,即使一黨在眾議院取得較多議席,施政仍面對重重掣肘,被迫處處與對手妥協。另一方面,雖然維新會等新政黨相繼誕生,形成「第三極」勢力,揚言挑戰兩大黨地位,但短期內難成氣候。

在參議院 242 個席位中,民主黨目前佔席較多,但仍未過半數,估計明年 7 月選舉時,任何黨派均無法控制參院。

英國明年將無選舉或脫歐公投等重大政治事件發生,但政客之間的爭拗不會因此中止,尤其聯合政府內的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新一年內訌料變本加厲,甚至可能兩黨最終分家,避免 2015 年的大選被對方拖累。

過去兩年,保守黨及自民黨為非關乎民生的問題爭論不休,明年的爭拗將蔓延至所有國民關心的重要議題,其一是歐洲問題。歐洲各國正積極推動成立銀行業聯盟,英國將面臨兩難抉擇︰交出監管倫敦金融城的權力,又或倫敦部分金融服務被拒進入歐洲市場。

無論如何,金融業必定不買帳,保守黨疑歐派將趁機重提退出歐盟,要求重新談判英國在歐盟地位的聲音與日俱增。儘管英退出歐盟的機會其實微乎其微,但有關的爭議勢撕裂社會。

俄羅斯總統普京明年面臨兩大挑戰,在國家財政方面,他要增加政府開支,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並同時維持國家經濟達致穩定增長。

在普京任內,克里姆林宮一直以石油收益支持中產階層的高生活水平,以及在國際舞台上發揮影響力,以推動政治穩定及經濟增長。然而,由於油價下跌,且歐債危機持續,衝擊俄國經濟,影響民眾生活水平。

在今年總統大選前,普京曾承諾提高民眾薪金,以及維持法定退休年齡不變等。要實現上述承諾,將於 2018 年前耗去俄國國內生產總值 (GDP) 1.5%。

俄羅斯早前提出的私有化計劃,旨在提高國家收入及國企的效益,但計劃進展緩慢。此外,俄國去年合共多達 650 億美元 (約 5037 億港元) 資金外流,私企大受打擊。

arrow
arrow

    陳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